這個夏天,除了沈浸 iPad 帶給我全新科技體驗的美好外,也真真切切地細讀著老子的道德經。

不知道是不是人到了一定的年歲,總會有那麼一絲絲突然想起中國古人思想的片刻。學生時代,我怎麼可能會翻閱孔墨老莊的書,逃都來不及了!也或許是因為有了一些自己人生的經歷,撇開以前因為考試被迫要求唸書的因素後,反而覺得古人的字字句句真玄妙。

相較孔子溫和中庸的儒家思想,我比較崇尚老子無為而治,且約束自我的論點;無形中,這樣的思想導入我對人事物的看法,以及對小孩的教養方式。當然啦,所謂的教養方式,就是身體力行莊子所提的道理,以潛移默化的身教方式,無形中傳授、影響小孩的處世觀點。如果我對六歲小孩說出老子的話,他們大概以為媽咪在說外星文吧。

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;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;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

聖人不積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

天之道,利而不害;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

——老子《道德經 第八十一章》

依我淺拙的解讀是:往往有意義的建言,既不好聽也不順耳,甚至令人感到刺耳;真正有才能的人,不需要依靠善辯來突顯自己的程度;真正博學多智的人,反而因為吸收愈多學識,而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,進而多加學習。聖人不留下有形的積蓄,卻因為自己對別人的付出,而遺留許多無形的資產和影響力。上天嘉惠萬物,而不是造成傷害;聖人所做的是真誠的付出,而不是只爭求自己的利益。

反反覆覆一直讀著這一章,尤其是前面三句,著實令我深思,多麼清楚的自我要求啊。

我只是平凡人,不求擁有聖人偉大的捨己為人情操,只求自己隨時:不忘記忠言逆耳、不強辭好辯、保持恭卑謙虛。強調自我的時代,其實更應該加強對自己的要求,而不是單方地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期待。

關於學習,也讓我想起蜂蜜先生前陣子所說—愈加學習,愈覺得自己能力的不足。學海無涯、學無止境,不正是強調著,永遠沒有學得完的知識。有謂是「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」。

在我思考變得很混濁的時候,回頭聽聽古人流傳萬世又頗有幾分道理的話,總算讓打結的思緒再度清晰,也明白自己無需再辨白。被困擾的念頭,找到出路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