哇~這是挑戰「天天30」的第15天,離我原訂的計劃挑戰一個月的期間,已經過了一半了呢!
經過15天來的腦力激盪,常常滿腦子想的是各式料理組合,也找出最適合我們家至少三十樣的食材搭配。
雖然都是簡易的家常料理,但我相信,其中的營養是外食取代不來的。
2010年10月起,分類裏的「隨興料理」不再更新發文。
對家常廚房感興趣的格友,歡迎到我的新微格『Relish Around/家常料理筆記』,一起交流隨興家常菜。
哇~這是挑戰「天天30」的第15天,離我原訂的計劃挑戰一個月的期間,已經過了一半了呢!
經過15天來的腦力激盪,常常滿腦子想的是各式料理組合,也找出最適合我們家至少三十樣的食材搭配。
雖然都是簡易的家常料理,但我相信,其中的營養是外食取代不來的。
看似份量多的餐點,其實每樣料理份量都以少量為基本,主要講求多樣性。
如此多樣的餐點,往往讓寶貝停箸觀看,久久無法決定先從哪一道料理開始吃起。
多彩,是我對餐點的要求。
總認為豐富的顏色,才能更引起食慾。
自我挑戰「天天30」進入第十天,達到三分之一的期間。
發現:對我而言,天天使用至少30種食材不是太困難,所以潛意識裏就會想要每餐都來不同的料理。
這樣玩起來,真的更有挑戰性。
身體微恙,料理時實在試不出味道。
今晚隨意做的燉肉,完全是憑以往的經驗隨意添加。
所幸,看著兄弟兩津津有味地一口接著一口品嚐,相信味道不是太差。
寶貝們的學校一個月會有一次訂購午餐的機會。
通常,我會讓寶貝們訂購午餐,感受一下新鮮感;同時,也當做自己放假一天。
不知怎地,平日的放假和週末的放假,感覺上就是不同。
久久上一次華人超市,會買一些現成的熱食,例如:去骨切片的滷豬腳、滷雞胗、叉燒肉、蘿蔔糕……
雖然自己可以做這些料理,但往往小食量又想解饞時,超市熱食區的現成品,倒是幫了不少忙。
一小盒、一小盒的熱食,經過冷藏、冷凍後,風味或許不如當時美味。
喜歡鼓勵家中寶貝多嚐試各種不同食物。
在未嚐過前,不可以下定論好吃與否;嚐試後,真的不喜歡,可以嚐試其它方式搭配。
和培根一起炒過的苜蓿芽,貌似炒米粉,少了許多生菜味,接受度提高。
面對家中寶貝昨天因為貪玩,便當裏的每一樣食物只吃一到兩口,我感到很失望,也很沮喪。
爹地為我出聲,警告兄弟兩:再這麼不懂得珍惜食物,體恤媽咪的辛苦,以後只能餐餐提供土司和牛奶,再也沒有變化多端的料理。
另外,我也持續以計點方式,每吃完一餐而且不拖延時間,就可以得到一點,反之,則倒扣一點。
小朋友食量小,同時要兼顧多種食材組合,在份量上的拿捏著實不易,常常一不小心就準備過量。
把多備的食材分裝到小的保鮮盒,時而同性質放一盒,時而依下一餐菜餚組合放一起,這就解決不小心準備過量的食材。
今天飯量高估,所以,早上煮的白飯,除了做成便當盒外,也成了晚餐的海苔飯糰。
前兩天總是利用十榖米裏多種雜糧增加食材種類。
今天的餐食偏向西式料理,少了十榖米增加食材,在準備食材上,一度讓我感受到困難度。
但是,我仍然努力達到目標!
除了種類計算外,整體料理呈現的顏色,是我最重視的一項感官。
畢竟,「色、香、味」裏,「色」可是居第一要位。
新選購的山藥十榖米裏,有:山藥、糙米、燕麥、高粱、薏仁、蕎麥、芡實、小麥、麥片、紅扁豆、珍珠米。
讀了日本著名料理師 Harumi Kurihara 的《Harumi's Japanese Cooking》。
印象深刻的不是她做了些什麼料理,而是-- 她每天為家人準備三十種食材做成的料理!
這樣的精神吸引著我,決定仿效她的多變化食材精神,開始我為期一個月的「天天30」。